|
有无抗体之检测与抗体保护水平检测的天壤之别时间:2019-06-13 无论是问题疫苗,还是非问题疫苗,也无论是国产疫苗,还是进口疫苗,在接种后都不可能完全对所有受种者均产生成功保护性的抗体。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或结论。而且,官方对此也有权威的说明。
当然,这种可能未接种成功者只是少数。而且,从抽样对比及“疫苗发展及疫苗接种史”来看,接种疫苗人群比未接种疫苗人群、接种“疫苗数齐全”比未齐全人群,其感染传染病的概率、比例要低很多很多。所以,疫苗该打还是得打,并按时按剂次地打,而不能因噎废食。
塞翁失马,祸福相依。在问题疫苗事件中,民众在接种疫苗上从过去“一打就高枕无忧”中蓦然“醒”来,知道了接种疫苗后有接种不成功的可能,于是有了做疫苗效果检测而看是否接种成功的需求意识。这应该也算一种长了见识的“进步”吧?!
但是,什么叫接种成功呢?说来还是因为问题疫苗事件,民众还收获了接种疫苗后会对受种者产生一定的抗体从而达到预防相关传染疾病目的之健康科学知识。不过,大家仅知道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真正的接种成功,必须是所产生的抗体达到最低保护滴度。
关于抗体最低保护滴度,世界卫生组织、国家权威职能部门等均是有建议性或规定性定义的。比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IgG抗体最低保护滴度是10mIU/ml、甲型肝炎病毒表面IgG抗体最低保护滴度是20mIU/ml、白喉及破伤风类毒素IgG抗体最低保护滴度是0.1IU/ml、麻疹病毒IgG抗体最低保护滴度是200mIU/ml等等。对此,笔者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所以,所谓的接种成功,并不是检测出有产生抗体就成功了,而是所产生的抗体必须达到甚至超过最低保护滴度才算是具有免疫保护水平而接种成功。于是,即使产生了抗体但低于了最低保护滴度,均不算为是具有免疫保护水平而接种成功。
于是,当在做抗体保护水平或免疫力保护水平检测时,若检测结果是所产生的抗体未达到最低保护滴度,请遵医嘱采取补救措施,比如补种相应的疫苗。在采取措施后,再做检测。当然,其中也有免疫缺陷或无应答等的可能,所以在做完免疫力水平检测后,请遵医嘱。当然,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不大。
当然,因为一些原因,并非所有疫苗对应的传染病,权威机构对其均给出了抗体最低保护水平滴度数值的建议或规定。所以,无法按最低保护滴度去设计产品。但是,其只要是按照通过了“国家参考品”(非企业参考品)设计并验证的,其在目前也是可以接受用于免疫力水平检测。因为,其至少还不是仅用于抗体的有无检测上。
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说到这里,或许有人开始担心了吧?因为,去做抗体保护水平检测或免疫力保护水平检测,如何知道检测机构做的是有无抗体之检测,还是抗体是否达到最低保护滴度之抗体保护水平检测或免疫力保护水平检测呢?
对此,首先检测机构应要有良心及责任感。所以,在选择检测所需的试剂时,除了查看产品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外,更为重要的是还需从试剂生产商提供的真实产品说明书中,仔细阅读“预期用途”、“检验结果的解读”、“产品的性能指标”等重要内容。
若其产品未按以抗体最低保护滴度为临界值或通过“国家参考品”设计,而仅是能“检出XXX抗体”或“未检XXX抗体”,这种检测试剂是绝对不能用于抗体保护水平或免疫力保护水平检测的。否则,检测机构有违规、违法、甚至犯罪的风险。
而作为被检者,在去检测机构做抗体保护水平或免疫力保护水平检测时,请将上段所讲问题再次向检测机构谨慎质疑而确认。当然,能让检测机构出示试剂生产商提供的加盖公章之产品说明书最好。
接种疫苗后做做免疫力保护水平检测很有必要。但是,有无抗体之检测与抗体保护(免疫力保护)水平检测是存在着天壤之别的!否则,花钱而白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