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史上苏州股票配资公司,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被誉为“决胜全国”的三大战略决战。
但若要论哪一仗最为艰苦惨烈、敌我交锋最为胶着,非淮海战役莫属。
这场自1948年11月6日打到1949年1月10日、历时66天的战役,不仅是兵力最庞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战斗。
更因其残酷程度,被后人称为“解放战争最难啃的硬骨头”。
如果论解放军在淮海战役的总伤亡,甚至要大于辽沈和平津两场超级战役之和,可见其战斗之残酷。
为什么淮海战役如此难打?一方面敌军精锐尽出、将领多为名将。
另一方面则是战斗意志最为顽强,这不仅是一次军事对决,更是国民党挽救政权的最后一搏。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苏州股票配资公司
021948年秋,战场局势已经明显向解放军倾斜。
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东北战场基本扫清,国民党战略防线节节败退。
蒋介石深知,中原失守即意味着南京、上海门户大开,于是将国民党在华东、华中最精锐的部队全部压上。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国民党企图凭淮河—黄河的地理屏障扼守中原,这是国民党“背水一战”的战略防线。
与此前的辽沈、平津战役相比,淮海战役是蒋介石最后一次集中使用中央军主力的大规模会战。
他希望借此一战稳住阵脚,扭转败局。
正因如此,蒋介石不惜动用全国最强战力,试图在淮海力挽狂澜。
这也决定了这场战役的激烈程度和艰难程度,都将远超此前。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在兵力和装备上,国民党在淮海战场投入可谓是“不计代价”:
总兵力超过80万,其中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杜聿明集团均为中央军嫡系;
装备大量美械部队,拥有大量坦克、重炮、装甲车、飞机,火力远胜解放军,还有空投补给支持;
参战将领均为一时之选:黄百韬、杜聿明、邱清泉、个个是经历抗战、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的老将。
相比之下,解放军虽已从此前战役中积累经验,但装备大多仍是缴获而来,重武器稀缺,后勤依靠人力、畜力运输。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03除了兵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国民党军的战斗意志空前高涨,这是三大战役中国民党中央军含量最高的一场。
相比平津战役中,守军多是“西北军”“东北军”等地方杂牌,或者已士气涣散、准备撤退的东北撤退部队。
辽沈战役中虽然有一部分国军精锐,但是在长达三年的解放战争中东北国军几乎没有太大补充,完全靠吃老底。
等到1948年底的东北国军早已不是当初1945年底从山海关一路打到松花江的东北国军了,在东北几乎都是军心涣散,同时塞入了大量的地方保安部队,水准大幅度下降。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而淮海战场的敌军却是蒋介石亲自调集的中央军主力。
这些部队军纪较严、战斗经验丰富,而且肩负“保中原、守国本”的任务,自知败则亡国,战斗意志极强。
尤其是黄维兵团与黄百韬兵团,多次组织反突围、坚守阵地,使用“刺猬阵”“弹幕封锁”“毒气弹”等各种战术全力阻击解放军前进。
即便在重围之中,他们仍多次突围反扑,给解放军造成极大伤亡,这种战斗意志在东北国军和华北国军身上是完全看不到的。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04我们从具体战斗也可以看出来战斗之惨烈。
第一阶段碾庄围歼黄百韬兵团,黄百韬部坚守碾庄圩阵地,凭借坚固工事和密集火力死守不退。
解放军围攻17天,拼尽全力,才终于歼灭这支10万精锐。华野付出严重代价,粟裕后来说:“这是我们最惨烈的攻坚战之一。”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第二阶段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黄维兵团全美械装备,防御严密。中原野战军攻击受阻,只能挖壕逼近、肉搏突破。
在极寒天气和密集火力下,刘邓部队伤亡惨重。最终,配合华野支援,歼灭黄维12万人,自己也损失逾4.6万。
第三阶段陈官庄围歼杜聿明集团,杜聿明带着30万大军被围,解放军一边围困,一边展开政治攻势。
对方虽粮弹不足、士气下降,但仍频繁突围拼杀。最终,总攻之下,杜部被歼,邱清泉战死,杜本人被俘。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三阶段环环相扣,每一仗都打得几近崩溃,不仅需要高超的指挥,更靠战士们的血肉硬拼出来。
而其他两场战役国军的战斗意志就差太远了,解放天津13万国军依靠完善的城防工事竟然只坚持了29个小时。
要知道黄百韬和黄维在平原上被围困都坚持了十多天,给我军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可以说,淮海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对撞,更是国民党的最后赌注。
蒋介石押上了他的将军、他的精锐、他的声望,想在这里打一场“翻盘战”。但他没想到,这反而成了国民党主力的“埋骨地”。
淮海战役,打掉了国民党南线全部主力,为渡江战役铺平道路。此战之后,南京政权摇摇欲坠,大势已去。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05当然除了国军战斗意志空前高涨之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唯一一场国军总人数还要超过我军的战役。
辽沈战役我军总兵力超过八十万,东北国军则不过五十万人。平津战役我东北华北合兵力百万,国军不过四十万人。
只有辽沈战役国军八十万部队兵力还要超过我军的六十万。
即使是只算双方具备战斗力的野战部队,国军数个兵团加起来四十万人,我军具备战斗力的野战部队也差不多四十万左右。
这也是为什么淮海战役会成为三大战役中最惨烈、最艰难,也是伤亡最大的原因。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辉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